在工程造价领域,计价方法就像是工程师的“计算器”,选对了方法才能让项目成本核算既精准又高效。刚入行那几年,我也被“定额计价”和“工程量清单计价”这两个概念绕得晕头转向,直到亲手操盘过几个项目才恍然大悟:这两种方法根本不是简单的新旧替代关系,而是适用于不同场景的“左膀右臂”。今天赣州优路教育就用大白话结合实操案例,帮你彻底搞懂两者的底层逻辑和应用技巧,看完就能直接上手干活。
赣州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什么计价方法比算对数字更重要?
上个月碰到个刚毕业的造价新人,拿着厚厚一叠定额本算外墙涂料价格,算完跟我说:“师傅,我按2018版定额套出来单价65元/,但施工队报价才58元,是不是他们算错了?”我一看他的计算表就笑了——他用的是十年前的人工单价。
计价方法错了,数字再精确也是白费功夫。 这就像用老式算盘算航天数据,不是算不对,而是效率和适配性根本跟不上。在实际工作中,选错计价方法可能导致:
投标报价高出市场价10%以上,直接错失项目
结算时定额套用争议,审计扯皮三个月
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,施工中疯狂签证变更
我见过较夸张的案例是某市政项目用定额计价模式签固定总价合同,结果主材涨价30%,施工方直接停工维权。所以说,学计价方法先学“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”,比死记公式重要100倍。
二、定额计价:计划经济的“老账本”,现在还香吗?
(1)底层逻辑:按“菜谱”做菜的计价模式
定额计价就像照着传统菜谱做菜,每道菜放多少油盐酱醋(人工、材料、机械消耗量)都有明确规定。它的核心是“量价合一”,定额手册里既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,也包含了价格信息。
比如砌一立方米标准砖外墙,定额编号A3-15明确写着:
人工:1.2工日/(普工0.8,技工0.4)
材料:标准砖529块,M5水泥砂浆0.23m³
机械:灰浆搅拌机0.05台班
适用场景: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图预算、国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、历史项目造价分析。我去年做的档案馆修缮项目,甲方明确要求用2016版《文物建筑修缮工程预算定额》,因为这类项目强调“合规性”大于“市场性”。
(2)实操步骤:四步走搞定定额计价
1. 算量:按定额规则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(注意:定额量≠实际量,比如土方开挖要算放坡系数)
2. 套价:查找对应定额子目,将工程量乘以定额单价
3. 取费:按规定费率计算管理费、利润、规费、税金(不同地区取费基数不同,江苏是人工费+机械费为基数)
4. 调差:对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差(价差=市场价-定额价)
案例:2023年某办公楼地面工程(300水磨石地面)
套定额B1-25:基价120元/(含人工60元,材料45元,机械15元)
人工调差:现行人工80元/工日,定额人工50元/工日,调增30元/
取费:管理费15%(120×15%=18元),利润8%(120×8%=9.6元)
总价:(120+30+18+9.6)×300=53280元
(3)优缺点一目了然
优点:
规则固定,新手容易上手
政府监管方便,避免恶意低价竞争
历史数据丰富,便于纵向对比
缺点:
价格更新滞后(定额一般3-5年更新快速,现在建材价格一周一个价)
无法体现企业技术优势(先进施工工艺也只能按定额套价)
结算时容易因定额解释产生纠纷
三、工程量清单计价:市场经济的“自助餐”,怎么吃才划算?
(1)底层逻辑:量价分离的“超市购物”模式
如果说定额计价是按菜谱做菜,那清单计价就是超市购物——甲方列好购物清单(项目特征描述),乙方自主报价(综合单价)。较核心的变化是“量价分离”:
量:由甲方或咨询公司按清单规范计算(GB50500-2013)
价:乙方根据企业定额、市场行情自主报价
比如同样是砌墙,清单只描述“1.墙体类型:240mm混水砖墙 2.砂浆强度:M5水泥砂浆”,至于用多少人工、什么品牌水泥,完全由施工方决定。这就像去餐厅点“鱼香肉丝”,菜单只描述食材,具体做法和成本控制是厨师的事。
(2)关键技巧:综合单价组价的“秘密武器”
清单计价的灵魂在于综合单价,新手较容易犯的错误是直接用定额单价当综合单价。正确的组价步骤应该是:
案例:某项目清单项目“挖基础土方”(工程量1000m³)
1. 列工序:土方开挖、场内运输、基底钎探(定额可能分三个子目)
2. 算含量:每m³清单量含1.05m³定额开挖量(考虑工作面)
3. 组单价:
定额开挖价:25元/m³ ×1.05=26.25元
运输费:8元/m³ ×1.05=8.4元
管理费利润:(26.25+8.4)×20%=6.93元
综合单价:26.25+8.4+6.93=41.58元/m³
4. 风险费:考虑土方塌方风险,单价上浮5% 43.66元/m³
(3)招投标实战:清单计价的“生存法则”
去年帮一个民营项目做招标控制价,发现施工单位报价差距特别大:同样的“屋面防水”项目,较低报价45元/,较高报到88元/。后来才知道低价那家用的是非标卷材,而高价那家包含了十年质保。
清单计价投标报价三原则:
1. 特征描述要抠字眼:清单写“外墙真石漆两遍”,报价时必须明确是否含底漆
2. 不平衡报价有技巧:前期工程(土方、基础)单价报高,后期装饰工程报低
3. 风险费用要预留:主材价格波动大的项目(钢筋、混凝土)建议加“调价条款”
四、两种方法大PK:什么时候该“守旧”,什么时候要“创新”?
对比维度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
合同形式总价合同为主单价合同为主
责任划分甲方承担量价风险甲方承担量的风险,乙方承担价的风险
适用阶段设计阶段、预算审批招投标阶段、市场化项目
计价效率低(需逐项套定额)高(企业定额数据库调用)
争议解决定额解释为准清单特征描述为准
老造价师的实战建议:
做政府项目审计时,先查定额套用是否合规(某财政项目曾因套错装饰定额多算200万)
民营项目投标时,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的地方一定要答疑(吃过亏的都懂)
结算时,定额计价看“签证手续”,清单计价看“项目特征是否与实际一致”
五、避坑指南:这些“坑”我替你们踩过了
1. 定额换算别想当然:混凝土强度等级换算时,不仅要换水泥用量,还要调整砂子石子用量(见过把C30换成C40只加水泥的新手)
2. 清单漏项是大风险:投标时发现清单漏项,要么在答疑时提出,要么在其他项目报价中隐含(千万别想着结算时再补)
3. 材料价格要留痕:市场价调差时必须提供三方询价记录(去年某项目用微信聊天记录当调价依据被审计驳回)
记得刚工作那年,算一个教学楼项目,把“满堂脚手架”按“里脚手架”套了定额,结果少算30万。当时师傅跟我说:“计价方法就像交通规则,你可以抄近路,但得知道哪里有摄像头。”现在想想,真是金玉良言。
工程造价这行,没有永远正确的计价方法,只有较合适的计价策略。定额计价的严谨性在政府项目中无可替代,清单计价的灵活性更适应市场竞争。关键是要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一眼看透项目本质,选对方法才能少走弯路。毕竟,对造价师来说,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,才是真正的专业素养。
- 详情请进入赣州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gzyoulu.5zix.com/news/139920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赣州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工程造价如何计价的全部内容。